求<<读史管见>>译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2:17:36
从 人徒以完璧归赵 到 非大忠勇不敢任此事

人们只是从完壁归赵和渑池抗秦这两个事情上称道蔺相如聪明才智和善辩的口才,却不知道并没有完全表现出相如的才能.我们先看相如避让廉颇后的一番话可以看出相如在乎国家利益,而轻看自己的利益,体现了古人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贵品质.如果不是有这种高贵品质的人也做不出这样的事情,也说不出这样的话,而最后使廉颇听到这番话后羞愧而登门请罪了.人们也只知道廉颇懂得用兵,是能功善战的人才,这也没有完全体现廉颇的品质;从他与赵王争论,说如果赵王并没有按时回来就要先立太子成为人君,这样,秦国就断绝了秦国想赵国内乱的念头,丛中可以看出廉颇以国家为重,忠国忠君的品质,如果不是大智大勇的人也说不出这样的话,也做不出这样的事情了.

此卷皆读史所感,随笔漫书,不足以观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聊取宋胡寅书名标其目。

《周礼·媒氏》:“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有陈警国者疑之,谓“注疏解奔为淫奔甚可疑,周公制礼,岂有淫奔不禁之理耶?”胡培翚《研六斋文集》卷四《与陈警园论奔者不禁书》先承认其所疑有理,然告之解奔为淫奔乃贾疏之失,郑氏不应受其咎。盖郑注曰:“重天时,权许之也。”七字只解经“不禁”二字,未言及奔,自贾疏有“自相奔就,亦不禁之”之说,于是此段经文屡招人诉病。按其所见,则奔应为《礼记·内则》“聘则为妻,奔则为妾”之义,谓“聘谓以礼娶也,奔则不备礼之谓,此经奔字当如是解,岂云淫奔哉?《昏礼》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六者,康成注《礼》笺《诗》,俱以仲春为昏月之正,故谓当此时而有六礼不备者,许之,恐其过时则伤。”其说固辩,然不备礼岂非私奔耶?唐人解经犹识古风,清人每以儒教衡古俗,亦犹赵翼指白居易《琵琶行》为虚构,同一拘虚可笑。

中国人之思维,习以三、四、五、六、八、九之数模式化,且互相比附,是亦不足怪。如五一数,于自然为五行,于世运为五德,于空间为五方,于音韵为五声,于乐律为五音,于兵刃为五兵,于金属为五金,于色彩为五色,于滋味为五味,其辛辣者又谓五辛;于生物为五灵,神亦有五灵;于人生为五化,于人体为五脏,于人心为五情,于感官为五事,于人伦为五常,交相感通。《黄帝内经·素问》所谓“外内之应,皆有表里”也。而五常又每附会于万物,是为汪道德化。《五经通义》谓玉有五德:“温润而泽,有似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